在遵义市礼仪新城中小学竞标中,我司从多家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专家与业主的一致认可,以方案设计第一名签约项目全过程设计。

区位分析
场地位于礼仪新城东端,属于礼仪新城和新蒲新城的连接地带,场地北临东联2号路与新蒲大道交叉口,南邻保护山体,总用地面积约200亩,拟建48班小学和48班初中。
场地所属片区上位规划为居住商务片区,场地选址与片区城市中心隔街相望,区域位置突出,但用地面积与设计要求有所冲突,因此本次设计中对城市设计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组织做出了相应调整。调整后,小学500米覆盖范围内规划居住人口约10000人,中学1200米覆盖范围内规划居住人口约30000人。

功能布局

方案考虑城市形象需求、交通噪音影响、中小学相互干扰、山体背景关系等多重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案的比对分析,最终选取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n 运动场场布置于场地中部,西侧临居住片区布置小学,东侧布置中学,两个学校动区集中,静区分离,避免因上课时间不同带来的相互干扰。
n 教学区、宿舍区布置于场地南侧,图书行政、礼堂、体育馆、食堂等公共活动区布置于场地北侧,一方面保证学生上课和住宿远离城市交通噪音影响,另一方面将形象突出的大体量建筑沿道路布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
n 中学设置400米运动场,正南北向布置,满足比赛场地需求,小学设置300米运动场,与中学运动场呈夹角布置,空出中间长征广场可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交通集散枢纽,同时与南部保留山体高点形成良好对景关系。

交通组织
本次方案设计中,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从学校人流集散的“日、周、月”峰谷变化周期特点出发,对片区城市支路路网进行了优化,使其“通环成网”。首先,在场地北侧补充辅道,并在东西方向分别与新蒲大道及东联2号路接驳,实现城市快速干道与场地的直接接驳,提高学校的辨识度和可达性,同时通过高差转化实现支路与快速干道的迅速分离;其次在辅道中间设置多个下穿道口,实现与西部、东部居住片区路网的多向联通;第三,在场地的东南西三侧设置城市支路,与北侧辅道一同形成交通环路,拉长车行长度,避免高峰时期拥堵。最后在场地中部设计集散广场,上下分别于城市主干路和学校相连接,满足步行及城市公共交通的人流集散需求,在广场下利用地形高差布置停车库,满足教职工停车需求。

地形利用
方案尊重并充分利用场地原始地形,从北向南将场地分为两层台地,北侧台地较低,实现与下穿路网的同层接驳,南侧台地通过掉层方式垫高一层,实现与南侧环路的平接。分台处理的方式既有效的利用了掉层空间完成设备房及配套辅助用房的需求,同时也合理利用了南侧道路的挖土,实现场地内部的土方平衡。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从地域特色出发,采用新中式民国风的形式,以现代建筑技术重塑坡屋顶、小青瓦、白拱门、红砖墙、花格窗的遵义传统建筑特点,传承历史文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遵义发展的新长征路上,长征中学和十三小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新蒲新区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打造新蒲新区教育特色,增强新区教育吸引力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开启遵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